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中國經濟與房地產市場下行風險



孫明春



鐘偉



高善文

編者按

  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5%,比上個季度提高瞭0.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初露企穩跡象。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2014年第二季度宏觀政策報告提出:靠"微刺激"抬起來的增長難以持續,而且房地產市場狀況惡化帶來瞭新的不確定性因素;金融改革勢在必行;要適當容忍短期的低增長,隻有通過改革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

  在分析可能引起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時,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多位成員特別提示,房地產風險是短期內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房地產投資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據瞭25%的比重,如果繼續快速下滑,可能會拖累中國的投資和經濟增速。2014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下行勢頭明顯,近期不斷有城市松綁"限購",福建更是出臺瞭全國第一個省級"救市"文件《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在外地人購房、首套房認定、普通住宅界定等方面均有所放松。那麼,當越來越多的城市放開限購後,房地產走勢是否會有明顯變化?房地產市場下行與調整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是否已經過去?

  為回答以上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瞭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上海博道投資高級合夥人、首席經濟學傢孫明春,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和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傢高善文,是為北京圓桌第418期,以饗讀者。 (范璟)

  中國經濟存在下行風險?

  《21世紀》:根據已經公佈的數據,一季度GDP增長7.4%,二季度GDP增長7.5%,上半年經濟增長總體保持平穩,但也有很多人認為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您如何看待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態勢與下行風險?

  孫明春:的確,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還非常大,經濟中最終需求的增長還依然比較弱,因此,如果"穩增長"的措施得不到有效貫徹落實的話,二季度經濟增長的企穩回升可能無法在下半年延續。不過,我認為宏觀決策部門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所以"穩增長"的政策不會戛然而止,而是會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和強化。在這種政策背景下,隨著上半年出臺的"穩增長"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並不斷疊加,估計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應該可以保持在7.5%。

  鐘偉:我認為今年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不大,因為從今年年彰化房屋借款信貸年息初到現在,政府已經采取瞭各種刺激政策,使得中國經濟下行的節奏有所放緩。

  現在能否反過來考慮一下:用各種各樣的政策措施使經濟暫緩下行可能耽誤瞭調結構的進程,並且付出瞭政策代價、去庫存化產能結構優化遲緩的代價、創新乏力的代價等等,政府能否在維持一定增分期及車貸試算的相關問題免收費諮詢長的同時,增加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

  高善文:二季度經濟增長開始穩定下來甚至略有反彈。出口及相關鏈條上經濟活動的恢復,對總量經濟起到支撐作用,但內需的恢復仍不很明顯。三季度,支持與拖累經濟的力量可能不會有特別明顯的變化,如果沒有意外的沖擊,經濟活動或將穩定在二季度的水平上。隨著出口拉動作用的發酵,貨幣信用松動的傳導,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到位,四季度經濟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性較大。

  《21世紀》: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多項"微刺激"措施出臺,有人認為"微刺激"可能"名微實強",您認為這些措施對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起到瞭什麼樣的作用?下半年,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政策來降低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

  孫明春:這些措施對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起到瞭重要的支撐作用。政府的這些政策措施並非要中國經濟增長重新回到上升的趨勢,而隻是設法讓經濟增長的下滑速度放緩一些,以便給企業轉型留出足夠多的時間,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所導致的一系列連鎖效應,如銀行壞賬、失業、財稅金融體系的穩定乃至社會穩定。下半年,應該堅持這一基本思路,對中國經濟中的一些薄弱環節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某些行業或區域出現系統性風險。這些措施最好與市場化的改革措施相配套,不要采取那些違反市場規律的行政化手段的單純"刺激"措施,而是應該通過放松管制來釋放市場的潛在需求。

  鐘偉:微刺激政策和強刺激政策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無論是鼓勵基建、做棚戶區改造,或是向三農和小微多投入,實際上都使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更多依賴政府的公共投資,使得小微企業負債率仍然持續偏高,農地土地改革和農業產業化進程被延誤。所以,總體上來講,我對微刺激政策的評價不是太高。

  如果在不斷嘗試更低的經濟增長速度和維持系統性風險不爆發、維持整個中國國民經濟基本穩定的情況之下,再去降低政府、企業和住戶部門的負債,鼓勵企業創新,那麼這可能更理想一些。真正要做的話,可能更多的還是在財政政策。比如對稅制結構進行改變,使中國企業負債的情況和稅務負擔的情況有所改善,鼓勵企業在創新和技術進步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和力量,以及糾正市場經濟的外部性;比如更多地關註要素市場的建設,對生態環境提較高的標準和要求等等。改革沒有四兩撥千斤,隻有知難而進。

  高善文:我們對"微刺激政策驅動瞭內需的回暖,是經濟活動改善的關鍵原因"這一判斷抱有懷疑。即便我們相信刺激政策確實在發揮作用,但看起來財政開支的擴大以及基建投資的上升,也沒能夠抵消國內其他領域需求的下降,內需總體上仍然疲弱並拖累二季度的經濟增長。

  "松綁"限購可為房市解壓?

  《21世紀》:近期,為瞭緩解房地產下行的壓力,杭州、濟南、昆明等城市紛紛為限購"松綁",福建更是出臺瞭全國第一個省級"救市"文件。您認為是否有必要通過放開限購來緩解房地產壓力?這一措施會對房地產市場有怎樣的影響?

  孫明春:除瞭個別特大城市以外,"限購"在全國都應該放開。理論上講,"限購"屬於行政管制措施,不符合市場化調控的精神,因此早就應該取消。取消"限購"後,如果將來需要調控,則應該采取調整稅率、首付比例或利率等市場化手段來影響購房需求,也可以采取當地居民與外地居民在稅收等方面的差別待遇來影響非本地需求。取消限購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改善會有所幫助,但應該不會導致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逆轉和房價的明顯變化。

  鐘偉:沒有必要特別擔心房價的回落。現在房價是在市場供過於求的壓力下的自然回落,人們出現預期分化也是良性的現象。就商品房市場而言,現在的最大問題是庫存過大,所以以價換量,是刺激消費者購房欲望的正常現象。此外,從上半年運行情況來看,商品房的銷量雖然放緩,但價格回落節奏還不夠快,與2007-2008年時的商品房銷售價格下降幅度相比,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商品房市場應該有更加顯著的價格回落,來加速市場的出清。

  我認為讓政府放松限購來救市是可疑的,而且即使取消限購,也不會阻止房價的下降。此外,對棚戶區改造的規模和節奏也令人懷疑這有可能使得房地產的市場化程度降低,使得供應過剩的局面加劇,使得少部分人被棚改並被迫負債。因此,棚改政策應更靈活多樣,尊重保留一些傳統民俗和一些不願意棚改者的訴求。從總體看,房地產市場在整體供過於求和棚改的雙重壓力下,繼續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高善文:隨著房地產和土地市場的壓力增強,地產政策層面松動進一步蔓延,取消限購的城市逐漸增多,甚至部分城市推出補貼首套房貸政策。隨著政策力度的加大,近期草根層面信息顯示住房按揭貸款供應緊張局面出現緩解。政策和金融條件改善有利於下半年房地產銷售的企穩恢復。

  房地產市場的下行風險與"再平衡"

  《21世紀》:2014年以來,房地產行業下行壓力較大,中小城市空房率高、房價回落,一線城市則有價無市,您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從中長期來看,將進行哪些調整?房地產市場未來走勢如何?

  孫明春:從長周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從供應極度短缺的階段走向供需基本平衡的階段,這一"再平衡"的過程估計要歷時十年之久。在此過程中,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會變得更為健康,房價走勢會更為平穩,購房者的經濟承受力會逐步改善,有真實性購房需求的低收入群體的福利會上升,開發商之間的整合會加速,房地產業也會從一個暴利行業逐漸轉變成為一個享受社會平均回報率的行業。

  中國房地產市場在過去15年的強勁成長,主要源於嚴重的供不應求。在房地產市場"再平衡"的過程中,房價的漲幅會明顯回落,在某些供應增長過快的區域甚至會出現明顯的下跌。但從全國均價來看,在今後10年裡,房價整體應該還是保持穩中略升的態勢(當然其中某些年份可能會出現一些波動)。

  隨著供需缺口的逐漸縮小,一批又一批對住房具有"潛在需求"的城鎮居民將會獲得買房的機會。房價走勢將主要取決於居民收入的成長速度及按揭貸款的可獲得性。隻要中國經濟能夠保持7%左右的實際增長率,城鎮居民的名義收入應該可以保持在8%-10%的增速,這意味著其名義收入的絕對水平在今後5年內會提升50%,而在10年內會成長一倍以上。如果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按揭貸款的可獲得性進一步提升的話,越來越多的"潛在需求"將轉化成為真實需求,從而形成對房價穩定的有力支撐。

  鐘偉:就商品房市場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預期逆轉,庫存過大和棚改驚人。在建面積將近60億平米,待售面積將近5.6億平米,而上半年新開工超過6億平米,商品房的銷售僅有不到5億平米。所以,從全國情況來看,商品房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未來,比如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商品房市場應該有更加顯著的價格回落,來加速市場的出清。房地產的調整剛剛拉開序幕,現在討論是否已著陸還為時過早。

  我國經濟面臨的其他風險

  《21世紀》:從國內來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力不足,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那麼,除瞭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中國經濟還面臨哪些主要風險?

  孫明春: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風險因素較多,成因也比較復雜。地方債的問題屬於期限錯配和舉債主體不清晰的問題,是技術性和意識形態問題,相對比較容易解決,關鍵是要有勇氣承認這些債務(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為政府債務,把它們明確納入國債總額裡。如果地方債務問題通過國債化的手段得以化解,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會有大幅度下降。不過,房地產所面臨的風險可能還是最需要關註的。房地產投資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據瞭25%的比重,如果它繼續快速下滑,可能會把整個投資增速拖下來,並導致經濟增速快速下滑。這可能是短期內國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風險。

  鐘偉:現在經濟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經濟不下行的風險,以及為不下行付出的沉重代價。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不破不立,既然系統性風險是必須防范的,那麼應該允許區域的、部分行業的風險暴露。如果為瞭維持增長,各種風險都一並不允許暴露,我個人覺得這種做法不是一個好的長久之計。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4-08-10/0814285776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eresac57 的頭像
    theresac57

    theresac57的部落格

    theresac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